中心动态
首都儿科研究所60周年学术大会暨小儿外科高峰论坛隆重开幕
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朱志军教授发表“肝移植在儿童中的应用”专题报告
图片说明: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正门外广场。
为期两日的首都儿科研究所60周年学术大会暨小儿外科高峰论坛于今日上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全国的200余名外科专家、教授共聚一堂,就小儿外科各类临床案例以及学术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
据了解,此次学术大会由首都儿科研究所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发育与疾病研究中心、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联合主办。会议分为“肝胆专题”、“新生儿专题”、“门脉高压专题”、“巨结肠专题”、“直肠肛门畸形专题”、“疝、内镜专题”等6项专题讨论,以及外科论坛座谈会。
图片说明:朱志军教授作报告。
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肝脏移植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儿童肝脏移植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志军教授在会上发表“肝移植在儿童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朱教授在报告中谈到,肝移植的出现和创新多针对儿童疾病。1963年,Starzl医生施行的第一例人类肝移植,病人就是一名先天性胆管闭锁的3岁儿童;1984年,Bismuth医生施行的第一例减体积肝移植,病人也是一名Byler病的10岁儿童;到1988年,Raia医生完成了第一例活体肝移植,患者是一名4岁半的女童,同年,Pichymayr医生完成第一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为一名儿童和一名成人。
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肝脏移植中心作为北京最大的肝移植中心,团队的辅助性肝移植数量在全国是领先的。但同时团队也发现,近年来,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的肝移植受者在连年增加,手术需求量的增加更加需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以确保儿童肝移植患者的预后效果。
报告中,朱教授介绍了用多米诺交叉辅助性肝移植治疗患者的创新术式,能达到良好的预后效果,拓展了器官的来源。同时也提到了针对终末期门静脉高压合并重度脾亢的儿童肝移植受者,在手术中应该规避哪些风险,并推介了他们团队首创的肝移植联合规则性部分脾切除的方法,解决脾功能亢进的同时,避免了术后血小板过高增加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又保持了脾脏的功能。该建议得到了与会专家们的认可。
图片说明:朱志军教授与参会专家交流学术问题。
会间,李龙教授就儿童门脉高压的治疗策略做了主题发言,多名教授围绕具体的手术方式和技术问题做了相关报告,大家对儿童青少年门脉高压症患者,何时选用何种治疗方法,以及作为根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段的肝移植手术时机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时,朱教授针对儿童门脉高压治疗中Rex 手术的适应症选择,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肝脏移植的手术时机和具体术式做了介绍和点评。
图片说明:专家们认真听取报告。
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