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在两项重量级创新大赛上取得佳绩
近年来,我院大力支持创新技术转化,接连取得多个突破性进展,获得累累硕果。近日,医院多个创新技术转化项目在两项重量级创新大赛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9月13日,历时4个月的“第三届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历经初赛、复赛与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著名普外专家、我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项目从46个决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以全场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一等奖。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王林娥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用皮瓣保护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供应室护士长袁园的《腔镜防雾装置》项目、医保外科护师田文静的《便携造口测画工具》项目荣获三等奖。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指导、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办,旨在汇集全球创新人才、项目、产品及创服资源,助推国际创新协作,加快医疗器械临床科研及院所成果转化;打造医疗器械创新大环境,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本届大赛历时4个月,共吸引了多达665个海内外项目报名角逐。
张忠涛教授团队自主设计研发的新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致力于缓解单孔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大的问题。机器人本体拥有柔性手术执行臂、悬挂定位机械臂,主操作台使用主从控制系统,影像工作站使用3D显示系统与影像摄录系统。该项目有9项指标超过科技部性能标准,拥有“一体化成型”蛇骨技术、“一感多知”技术、精控技术等诸多创新亮点。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诊疗方面进行创新,拓展了单孔手术适应证范围。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该项创新成果的临床应用会使更多患者受益。
王林娥的“人工耳蜗植入术用皮瓣保护器”解决了耳科手术头灯照明带来的操作不便的问题,设计伴有照明功能的皮瓣保护拉钩,减少了手术器械对术者视线的遮挡,提高了视野量度,节约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术中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田文静的“便携造口测画工具”关注造口患者日常居家更换造口袋的便捷需求,设计的测画小工具,帮助患者家属轻松、准确地剪裁出合适的造口底盘形状,方便造口袋的佩戴和使用。袁园团队的“腔镜防雾装置”同时满足了内镜手术镜头的防雾和防损需求,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保证灭菌质量和感染管理符合行业规范要求,可减少术中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9月8日,2020海外人才创业大会(OTEC)全球创业赛抗疫创业赛道(X赛道)决赛举行。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士吴素琼、苑黎娜的《雾气自清洁护目镜》项目历经层层选拔,荣获“抗疫创新先锋”奖。
OTEC是北京市朝阳区打造的服务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一站式平台,致力于营造区域优质创新创业环境、宣传区域人才及产业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为鼓励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人才,今年大会特别推出抗疫创业赛道。经过前期的项目报名和严格筛选,共有11个优秀项目进入项目总决赛,其中两个创新项目是来自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的《雾气自清洁护目镜》便是其中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线医务人员需身穿层层防护装备工作,护目镜容易起雾,影响视线,给日常诊疗、护理工作带来不便。针对此种情况,吴素琼、苑黎娜设计了一款具备除雾、排水功能的护目镜——雾气自清洁护目镜。该产品操作简单、除雾效果良好、保证使用者视野清晰。该项目已于今年6月通过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请了专利,7月获得授权审批。希望该项成品在投入生产使用后,可以帮助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更好地科学防护、服务患者。
我院科技处成果与转化办公室作为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前期积极组织以上两项赛事的院内申报工作,并对入围决赛的各个项目组均进行了2次以上的“一对一”专项辅导,提供了包括完善路演幻灯及模拟路演决赛的服务,为选手们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院通过在院内引入国家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体系、搭建科研管理与科研人员间的成果转化合作全链条,设立“技术经理人”和“知识产权专员”,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友谊模式”在未来,我院将继续推动创新技术转化发展,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促进”的科学体系,向社会贡献更好、更有价值的医学科技成果。(宣传中心)
下一篇: 欢迎新员工 新时代的友谊又添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