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铿锵玫瑰绽放在抗疫一线 (2020.03.08 经济日报)
编者按 三月八日,是一个属于女性的特殊日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朵朵铿锵玫瑰在武汉这个英雄的城市里绽放,她们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她们是冲锋在前的社区工作者,她们是争分夺秒的工程建设者,她们是民警、志愿者……都说女性能顶半边天,可在某些场合、某些时刻,她们撑起的又何止“半边天”。平时,她们用自己的美为这个世界增光添彩;疫情面前,她们又用自己的行动,让世界充满爱的力量,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驰援武汉副主任医师胡岚:
迎接战胜病魔的春天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我随北京市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到目前已有约40天了。每天,我都会认真巡查每一间病房,仔细照护每一个患者,并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进病房前,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会互相仔细检查防护服,确保万无一失。在病房里,我带着几位年轻医师一起接诊病人,仔细询问病史,面对病魔毫不畏惧,给年轻医师和患者树立了信心,自己也得到了极大锻炼。
疫情暴发以来,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已经在防疫一线战斗了很长时间,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作为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我们要尽最大可能帮助武汉当地的医护人员分担压力,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随着不断磨合探索,我们与当地医护人员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与此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很快得到了认可。大家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同战斗在抗击疫情一线,为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做着努力。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从北京出发时,父母尚远在海南,这次来武汉都没敢告诉他们,因为我不想让他们担心。每每想到这些,我总觉得对父母有点愧疚,希望这次能平安回家,以后好好孝敬他们。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也许我的工作很平凡,算不上多么伟大,但我甘于这种平凡,始终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目前,虽然我还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我对身边的党员充满了敬意,也想向党组织靠拢。
希望武汉能尽早恢复往日的繁华,希望患者可以早日痊愈。武汉的春天已经到来,战胜病魔的“春天”也不远了。
(本报记者 温济聪整理)
武汉市第九医院护士王昭军:
把病人健康送出院
我叫王昭军,是武汉市第九医院泌尿外科的一名护士。平时我不爱讲话,但一说到病人,我就特别“话痨”。我的病人们太可爱了!
那天我虚脱晕倒时,正好是给25床的阿姨打针。听同事说,当时我全身都湿透了、血压也测不出来,她们吓坏了,赶快把我用被子裹起来、吸氧、输液……到晚上11点多才慢慢缓了过来。
虽然同事已经报了平安,但我还是想自己去说一声,怕他们恐慌。没想到我到了病房,阿姨看见我就哭起来了。病人因为担心我哭成这样,上班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遇到。阿姨出院后,每天早上还给我发微信,一天都不落。
有时候,我感觉上班就像与朋友在一起。病人们经常会对我说:“昭军,你休息一下!”“昭军,你有没有吃东西啊?有什么能帮你的?”我给大家发饭的时候,他们会跑来帮我分发。打针的时候,因为戴着手套不太灵活,他们会帮着把敷料撕开。有时候忙不过来,他们还帮我照看别的病人。我对他们说,一定要亲手一个一个把他们健健康康地送出院。
我们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都是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刚开始我也有点恐慌。其实,我一直很想对病人说,你们不应该谢我,而是我谢谢你们。你们关心我,不断地给我力量;你们出院了,给了我战胜病毒的信心!我们一起努力,打赢这场战斗!
现在,我最早负责的11位病人已经全部出院了,我特别高兴,也更有信心了,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工作这么有意义!
我跟丈夫说,再过几年,你就可以骄傲地说,你老婆是英雄、是战士。以后我女儿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可以激励自己:妈妈是个英雄,可以这么坚强!我要尽自己微薄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给她做个好榜样!
(本报记者 乔申颖 高兴贵整理)
方舱医院建设者张翠:
别离是为了团圆
我是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公司一名普通职员。2月4日,接到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改造工程急需志愿者支援的电话后,我没有丝毫犹豫,在把4岁的儿子安顿到父母家后,便火速赶往方舱医院建设工地。
赶到现场后,我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购置防护消毒用品和后勤保障物资,我几乎打遍了武昌区所有药房的电话。在凑齐了防护消毒用品之后,又跑到最近的超市里购买了泡面、矿泉水等后勤物资,以最短的时间将单位食堂运转起来。
刚停下忙碌的脚步,丈夫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明天我的任务就结束了,可以回家隔离了。”“我都忘了告诉你,我正在援建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孩子已经交给爸妈照顾了,你自己回家做好隔离工作。”“你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保护好自己。”“知道了,有工人师傅进场了,我要去给他们测体温、消毒了。”就这样简短地一通电话,让我与不在同一个战场的丈夫成了彼此牵挂的人。
基本的后勤保障已经到位,但现场不断突发的紧急状况还需要不断协调解决,“翠姐,图纸去哪里打印”“翠姐,口罩、酒精、方便面不足了”“翠姐,新来的劳务人员要领防护物资”……这样的问题,我每天要解答数十个,往往刚挂断手中的电话,另一个电话就已经接进来了。
6天5夜不眠不休后,方舱医院终于顺利移交,并于2月17日正式启用。现在武汉已从“人等床”到“床等人”,疫情正在一天天好转。虽然与孩子、丈夫三人同在一城却相隔三地,但为了让武汉人民摘下口罩露出开心的笑容,暂时舍弃我们这个小家也是值得的,我坚信我们一家三口团圆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本报记者 柳 洁整理)
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海天社区书记王梅:
抓细抓实社区工作
我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经济开发区海天社区党组织书记王梅。我所在的社区有6000多户居民,春节期间人员流动性大。自1月初开始,我几乎每天都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吃住在社区,时刻关注疫情进展,稳定居民情绪,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辖区摸排统计工作要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难度很大。为此,我将原有6个网格进一步细化为12个网格,形成“1名网格员+2名下沉干部+1名志愿者”的格局,做到每天上一次门、发一次短信、打一遍电话,监测居民体温。
同时,组织志愿者巡逻队、居民需求登记组、购药组、购买生活物资组、返蔡甸区人员登记组,并成立生活用品代购团、爱心帮帮团等,帮助居民和部分不会网购的老人采购生活物资。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需要协调组织社区两委、网格、“下沉”干部与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比如,幸福小城小区居民李田芳怀孕两个半月,孕检后建议去同济医院治疗,但自1月25日24时起武汉市中心城区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他们无法去医院。我迅速联系社区应急车送孕妇去医院就诊,使他们的情绪稳定了下来。
发热人员孙彩琴在等待确诊期间吵着要住院,我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安排工作人员送去口罩、酒精等消毒防护用品,要求家庭成员严格做好自我隔离防护措施,安排专人每天联系,并分两次送去慰问物资。
丽水天成小区居民周远山患有多种老年疾病,行动不便,儿女不在身边,体温测量偶有发热现象。我第一时间联系医务人员上门问诊,后又多次联系专车送其就医。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时常叮嘱自己把社区疫情工作抓实抓细,大家同舟共济才能打赢防疫阻击战。
(本报记者 周 琳整理)
志愿者杜慧敏:
抗疫再累都值得
我叫杜慧敏,今年49岁,是武汉青山区的一名志愿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我们的城市生病了,我作为武汉人,需要站出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保卫我的故乡。
说干就干,2月初我正式走上了志愿者的工作岗位。起初,我怕家人担心我,没对丈夫、孩子说实话,只是说出门是“有工作”。
刚开始,我与几位志愿者一起在武汉街头测量过往司机的体温。当时,武汉的气温还在0℃左右,站在路边迎着寒风,举着测温枪工作。虽然天气很冷,但一想到这是在保卫武汉,防止疫情扩散,内心就觉得暖洋洋的,这点冷就不算什么了。
后来,我还参与了搬运物资的工作。就在3月5日,我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在武粮仓库搬运其他地方捐赠的矿泉水。从早上7点出门,我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半。作为一名即将50岁的“老同志”,我在力气活方面处于劣势,但我仍坚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搬运物资,因为这是在守护我们的城市。虽然有些劳累,但没事,睡一觉就好了。
因为年龄问题,一起工作的志愿者们都很照顾我,会给我安排轮休。但我觉得自己的状态还不错,轮休时就在社区做起了网格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统计居民信息。
其实,社区网格员的工作很辛苦也很繁琐。为了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工作人员一天要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话。有时电话打不通就需要我们上门去核实情况。但我觉得,为了早日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加油,不断努力,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一定可以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等疫情结束了,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武汉做客,你们对武汉的好,我也会一直记在心里。
(本报记者 包元凯整理)
武铁武汉站派出所民警吕少明:
武汉一定会渡过难关
“妈妈准备上岗了,你在家要乖乖听话。”
“好的,妈妈你上班时一定要把口罩戴好,我在家等你回来。”
我叫吕少明,1990年出生,今年是我参加铁路公安工作第7个年头。刚才是我与3岁女儿的视频对话。55天未见到她,甚是想念。疫情虽然隔离了这座城,但隔离不了人们心中的爱。
“我是党员,这个时候我必须上。”2月2日,面对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迅速写好请战书,选择了坚守岗位。
离汉通道关闭后,大量援汉物资和医护人员带着爱与希望,源源不断通过铁路抵达武汉。看到逆行者们奋不顾身的背影,我被深深打动。分秒必争才能战“疫”必胜,我与同事们承担起连通“逆行”通道的任务,让铁路部门、防疫物资和医护人员抵汉信息对接渠道通畅起来。
除了保障信息流转顺畅外,视频巡查、接听求助报警电话是我每日的工作。前不久,我接到一个特殊的报警电话,一名护士乘坐火车来汉增援,因公共交通停运无法快速前往医院。获悉情况后,我积极与站区办协调,辗转联系好车辆,帮助求助护士安全快速抵达医院。能快一点儿到医院,就能为挽救生命多争取一些时间,与时间赛跑是大家共同的行动。
1月28日,我接到了我的姥姥离世的噩耗,当时我失声痛哭,连她最后一面也没见着。但面对疫情,大家都是那么坚强,我不能把悲痛情绪带给身边的人,于是我调整好状态再次回到岗位。
现在,我与同事们并肩作战,武铁武汉站派出所“党员突击队”里像我一样的女警还有6名,我们用顽强的毅力,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我相信,有这么多人的努力付出,武汉一定可以渡过难关。
(本报记者 柳 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