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风雨无阻再向前,守护国门勇担先(2020.05.26 京城健康守护者)
谢聃是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中央组织部“第20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乌海市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
春节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在最危急的时刻,全国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战场。作为一名援蒙干部,谢聃刚刚来到大草原短短数月,便迅速加入乌海市驰援呼和浩特海关防疫医疗队,任乌海市驰援呼和浩特医疗队领队。
谢聃深感肩头扛着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在全力抗疫的同时,记录下这段意义非凡的援助时光。
我非常有幸能加入作为一名援蒙干部,刚刚来到大草原短短数月,在此刻能被组织委以医疗队队长一职,还记得在出发那天,接过抗疫先锋的大旗,我知道,我将带领这支年轻的医疗队奋斗,把我们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呼和浩特机场海关的抗疫前线。
岗前培训后,次日凌晨我们即将开始第一架国际航班的防疫工作。第一次上战场,兴奋之余,大家心里都有些许的紧张与不安。一遍遍回念着穿脱隔离衣、咽拭子采集的步骤与细节。
凌晨三点的呼市春寒料峭,一切还在夜幕中静谧地熟睡,我们在夜色中早早来到了机场先行准备工作。在流调人员的指导下,大家不一会儿便顺利地裹成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大白”。分岗、认责、现场消杀、信息核对,一切准备工作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当第一架航班的乘客登临方舱时,我们信心满满地拉开了海关防疫工作的序幕。乘客分流、流调、医学排查、采样,“三查三排一转运”的所有环节都进行得顺利而流畅。
4月19日,正是“谷雨”节气,七级大风的呼市,竟真的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清晨的气温降到了6-8度,寒风夹杂着小雨迎面扑来,队员们透过原本就起雾模糊不清的护目镜和面罩,在雨水的淋漓中,坚定沉着的继续着现场的排查和采样。
“欢迎回家!”这经常是我们送给长途跋涉一宿疲惫的同胞们的第一句问候,而那天当他们看到在雨中一直等候的我们,尽管隔着层层遮挡,仍能感受到他们的关心:“辛苦了,这么冷的天也没法喝口热水”。一种心照不宣的温暖,在我们心中暖溢。谷雨的寒冷,在隔离衣的涂抹酒精中变得更加刺骨,每一次手消,就像是在将双手浸泡入冰水之中,寒彻心扉。而这份刺骨的寒意,却被同胞的这份温暖融化。
“莫斯科的航班五月就要降临呼和浩特了。”原本四月底结束医疗任务的我们,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决定留下来,继续完成任务。“我们愿意留守海关,继续抗疫!”、“我们不退!”这一句句豪言壮语的背后,展现的是80后90后年轻人的勇气与担当!
看着大家在群里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留言,我由衷为能够带领这样一支英勇无畏的队伍而骄傲和自豪。留守的请求获批了,打包的行李再次开启,回程又变得遥无可期,但是每个人心中那份坚定的“不退!”深深的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彼此,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我们熟练的技术、高效认真的态度也得到了一起工作的海关人员的认可,在海关防疫的32个日夜里全队完成了乘客及机组人员筛查“零差错、零遗漏、零事故”医务人员“零感染”的四项清零目标。我们坚守着初心,在外防输入的祖国防疫前线,交上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这份答卷的背后,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一名队员的辛勤努力和付出。
回想在机场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论是上有长辈下有儿女的大家庭,还是年幼求学海外的小留学生;不论是久居国外工作旅行的年轻海漂族,还是随着“一带一路”远渡重洋的技术顾问,每一颗海外漂泊的游子之心,在疫情爆发的此刻,都坚定不移毫不犹豫的选择不远万里几经周折回到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怀抱。这就是祖国的力量,“大家”的温暖!
这份力量,仿佛黑暗中照亮回家之路的明灯,犹如寒风中温暖宽阔的怀抱,也似那危险之中毅然耸立的坚实臂膀,无论我们在何方,祖国都会给我们一种家的安宁与温暖,守护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落叶归根的那份期盼与信仰。
回程就在眼前,思忆犹在远方。一幅幅照片珍藏着这一幕幕的温暖回忆,将在记忆中永存。回首来时的路,二十一颗初心,将永远在前行的路上且行且珍惜。珍惜,我们一起战斗过的岁月;珍惜,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珍惜,给予我们支持和关爱的“大家庭”们;珍惜,还在前线抗疫的他们带给我们的守护与安宁。更要珍惜,我们生在中华家作为华夏儿女的荣耀与责任;珍惜,我们在这场战役中,默默守护的以及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珍惜,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的,摘下口罩的你我那美丽的微笑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