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友谊科普】引导孩子远离“暑假综合征”
每年暑假结束前的一两个星期,都是精神心理门诊中青少年最集中的时候,其中相当一部分孩子都是因为“假期综合征”来就诊的。提到暑假综合征,不免会想到一句话,“放假一周母慈子孝,放假两周鸡飞狗跳,放假四周战火纷飞”。为了能够开心愉快的度过暑假,我们得先远离“暑假综合征”。那么到底什么是暑假综合征呢?今天,有请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神经内科医师林子乔为大家答疑解惑。
暑假综合征并不是临床上的一个专业病种名称,不是疾病,而是指在时间相对较长的暑假假期中,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带来的各种生理或心理反应。
暑假综合征的症状表现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体验呢?放假越久人就越懒,觉得浑身不舒服,整个人缺乏干劲儿。暑假综合征也是这样的,它主要的症状表现包括:在暑假中,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精神懈怠,困倦乏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在新学期开学后,则会出现失眠,健忘,走神,起床困难,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对开学表现出恐惧情绪,甚至抗拒返校,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暑假综合征的成因
1、生活作息混乱:曾有调查显示,在假期里,相当一部分家长放松了对孩子作息的严格管控,没有了平时繁重的学习压力、上学时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也被打乱,暑假在家的生活极为不规律,作息时间混乱,白天睡懒觉、活动减少,晚上贪玩熬夜、不按时睡觉,这样过度松弛且紊乱的状态会导致生物钟紊乱,精神低迷。
2、饮食不当:暑假在家里可以随时随地吃零食,一日三餐顿顿不落,偶尔还要来顿大餐,饮食无节制,营养过剩,有时甚至暴饮暴食。相反,也有些同学因为作息不规律,一日只吃一顿饭,或者想要利用假期节食减肥,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
3、沉迷网络和电子产品:暑假宅在家里,足不出户,恶补平时没时间看的动画片和没时间玩的游戏,沉溺于网络,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这样容易导致眼睛干涩,身体酸痛,甚至头晕,如果长时间玩比较激烈的对战游戏等,精神则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情绪暴躁、发脾气。
4、拖延作业:暑假开始后,总觉得假期还很长,作业一拖再拖,等快开学了才发现假期余额已经不足,开始拼命补作业,而家长这时也跟着着急,亲子冲突不断。这样不仅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还会影响新学期的学习生活状态。
5、过度补习辅导:每逢暑假,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都会蜂拥而至,有些同学的日程安排比上学时还要满,假期比上学还累。这样过度学习可能会导致厌倦、紧张的情绪,身心疲惫,心情低落,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可能会恶性循环。
暑假综合征的改善和预防
1、合理作息:引导孩子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统筹全局,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感受,共同制定假期作息时间表,只要孩子能按照约定作息,就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帮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养成暑假好习惯。在开学前7-10天,逐渐将作息时间调整到能尽快适应学校作息要求的节奏。
2、合理膳食:暑假期间,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杂粮,适当摄取蛋白类的食物,注重一日三餐营养的正常摄入,荤素搭配,不可“放养式”的随孩子无节制的吃零食。同时,引导孩子正确的“审美观”,避免身材焦虑,鼓励适当运动,拒绝过度节食减肥。
3、适当运动:利用暑假假期帮孩子找到一两项喜欢且适合的运动项目,既能够成为日后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能摆脱假期的懒散生活状态,每天适当运动出汗,强身健体,振奋精神,改善假期中的各种困倦和乏力。
4、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耐心教导并鼓励孩子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提高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及生活技能。并且,假期可以积极参加夏令营、旅行、社区活动或者志愿者活动等,体验生活,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提高社会交往沟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5、控制屏幕时间: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看手机,多陪伴孩子,给家庭制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选择一些书籍,和孩子一起阅读,慢慢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家长要管理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的时间,跟孩子约定每天上网的时间,每天都适当安排时间让孩子玩一会儿,但不是无限制。
6、提前规划暑假作业,准备开学物品:在暑假开始之初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监督孩子的执行。尽量不要养成陪孩子写作业的习惯,训练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思考的能力。暑假临近结束时,有多余的时间,还可以预习一下新学期的学习内容,陪孩子到书城走一走,买一些教辅材料、新学期文具等,从心理上给孩子做好开学的铺垫。
7、减轻学习压力,选择真正的“兴趣班”:暑假的本意是“休假”,并不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劳逸结合,学会有效的放松也是暑假的核心任务。适当的补习可以让知识得到巩固,但“贪心”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深陷焦虑情绪。
8、积极调整情绪:作为学生,要先练习接纳情绪,察觉和发现情绪变化,出现喜怒哀惧等情绪时,先接纳自己的情绪;其次是,学会合理宣泄放松,适量运动、倾诉、听音乐、写日记以及把烦恼写在纸上撕碎扔掉等等都是宣泄放松的好办法;还有,积极自我暗示,多设想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激发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与动力。对于家长,要放松心态,避免责备,营造轻松、温暖、支持、安全的家庭氛围;积极关注,做好日常观察,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要耐心沟通,及时疏导,必要时及时求助学校或医院;多和孩子沟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平静 ,不沟通”,禁止使用刺激性语言和行为。
总之,家长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多支持,少批评、少打骂,让孩子能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并且一起互动,带着孩子读书、做家务、做运动。彼此陪伴,远离“暑假综合征”,共同快乐成长。 (神经内科 林子乔)
上一篇: 【友谊科普】处暑养生——如何应对秋老虎
下一篇: 【友谊科普】风湿科常见问题“快问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