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医生邓明卓用真情建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组织需要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站出来”(2021.06.26北京日报)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媒体报道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媒体报道

援藏医生邓明卓用真情建起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组织需要的时候,要毫不犹豫地站出来”(2021.06.26北京日报)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

20210626_002_40481.jpg

寄语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辉煌成就,赢得了民心,秘诀何在?援藏三年,我对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在西藏,听到太多的群众说出这样的心里话。组团式医疗援藏在雪域大地不断结出丰硕成果,展望未来,我必将牢记使命,发扬脱贫攻坚精神,积极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邓明卓

本报记者 杨绪军

前不久,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副院长邓明卓被评为“北京市扶贫协作先进个人”。面对各方的赞誉,邓明卓却很淡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组织需要你的时候,就一定要毫不犹豫地站出来,靠得住顶得上。”

2015年年底,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接到任务,作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牵头单位,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民医院。

有着丰富医院管理经验的邓明卓被任命为北京市援藏医疗队队长,目标艰巨又清晰:将拉萨市人民医院打造成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实力过硬的三级甲等医院。2016年7月22日,带着期望和嘱托,邓明卓带领来自13家北京市属医院的15人奔赴拉萨,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邓明卓深知创“三甲”的艰难,“即便在内地,要建成一所三甲医院,也要脱层皮。”从未到过西藏的邓明卓已经做好了“吃大苦”的准备,可到了拉萨,邓明卓的心又提了起来——每天门急诊量不到400人;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基本科室缺失;全院副高以上医生只有10个人,唯一的正高职称专家还是返聘的……对照“三甲”医院所需要的硬标准,邓明卓心急如焚。

“遇到困难,一定要依靠团队的力量。”这份经验,是邓明卓上大学的时候就领悟到的。1990年,邓明卓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卫生检验专业,这个专业两年才招生一次,邓明卓所在班级是学校有名的优秀班集体,24名学生中党员就占了一半。在这样的集体里,邓明卓快速成长,大四那年获评校级三好学生,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各个医院派出来的都是精兵强将,绝大部分都是党员,一定要团结起来把难关克服掉,”邓明卓的心里渐渐有了底。先建制度,在邓明卓的带领下,拉萨市人民医院建立了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形成了100万字的制度汇编,330多项因地制宜的新制度落地生根,各项诊疗流程更加规范;第二步是建科室,邓明卓团队想出了“以院包科”的结对帮扶机制,各个医院发挥优势,十几个科室全面开工;第三步是抓人才,医疗队开创了“组团式”培训模式,前后分10批组织110名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医疗和管理骨干人员到北京培训,培养本地技术骨干。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是每个援藏医疗队员的日常,回忆起那段时间,邓明卓直言“忙得没日没夜”。援藏医生的付出也感动着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每一名医生,两地医生亲如一家,党员群众拧成一股绳。获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立自治区孕产妇及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一个个好消息传到北京。2017年11月,拉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家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提前近两年完成了创“三甲”任务。

感触最深的还是当地的百姓。农村偶有农药中毒患者,搁在以前,这类重症患者必须“立即转走”——需要紧急抢救,但医院当时没有重症监护室;需要血液透析,但医院没有肾内科;需要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也是空白……经过一年的改造,常用科室全部配齐,大量病人被成功抢救过来。“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北京医生,”获救后的患者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最真挚的谢意。援藏结束时,拉萨市人民医院日均门诊量从400人次提高到了1200多人次,床位编制从247张上升到450张,住院量增长50%以上,“小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市,大病不出藏”的愿望成为现实。

即使已经援藏归来,邓明卓的心依然还在那片雪域高原,现在的他,仍旧负责着组团式医疗援藏的相关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用默默奉献书写北京援藏医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