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一院多区”系列调研行首站走进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三个关键词了解“友谊模式”(2022.08.24 北京医管微信公众号)
公立医院设置分院区,对于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意义重大。为推动“一院多区”建设发展,总结展示优秀经验,人民网的人民健康专栏启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一院多区”系列调研行。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人民健康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人员等首站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以下简称“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进行实地调研。
找准定位
打造“三区一部”发展格局
“多院区”的建设布局不是简单复制,规划不同院区的功能定位要做到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相适应,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同质化均等化的医疗服务。
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党委书记、理事长辛有清介绍,医院顺应首都发展变化,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了西城院区、通州院区、顺义院区(在建)和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门诊部“三区一部”新发展格局。
“在‘一院多区’布局方面,我们每一个院区都是综合医院,但每个院区都各有特色。既有总体的规模效益,又有局部的专科优势。”辛有清介绍说,“立足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及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西城院区以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重点任务,着重打造医学转化中心;通州院区以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为侧重点;在建的顺义院区将以医学研究及创新中心建设为定位,推动医疗科技创新。”
对于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一院多区”发展规划与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在调研现场给予了肯定。她认为,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三区一部”的多院区发展格局与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及地区医疗服务、医疗创新、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的重要医疗项目,通州院区充分发挥综合实力优势,提供高水平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副处长韩秋明认为,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通州院区建设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构建与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通州区和河北周边地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此外,新院区的建设发展也为医疗科技创新和应用转化提供了空间、设施设备等支撑资源,推动更深层次的高质量发展。
联动互通
建立“两一四统”管理模式
实现不同院区间医疗资源统筹调配、高效运营管理,发挥集约化管理优势,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是公立医院发展分院区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一院多区”的不断推进,如何建立多院区联动机制,实现各院区特色、专长互补。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建立了“两一四统”管理模式,即一个党委、一套班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对西城和通州两院区进行同质化管理。“院领导按职能分工而不是按院区分工,对多院区实行统一领导。多院区之间实行一套管理制度,采用一套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标准,同步落实医院的决策和各项工作要求,接受医院统一监督。”辛有清补充说。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在调研中提到,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两一四统”的同质化管理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典型性,对于实现多院区学科共同发展、提供同质化医疗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具有重要作用。
调研发现,为加强多院区同质化管理,持续提升同质化医疗质量,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各个科室也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优化模式等举措,满足不同院区患者同质化服务需求。
以消化分中心为例,在科室管理上打破了院区界限,形成垂直管理和条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做到“全盘考虑、心中有数”。在人员配置上,实行科室人员多院区交叉轮岗制,重要岗位实行两院区交替制,并对相同医疗服务、岗位职责和岗位管理建立统一规范,对共性问题利用标准化技术,形成业务标准、技术标准、工作标准、诊疗路径。此外,还组织联合及交叉查房,多院区之间形成“远程网络交接班”,由中心统一主持,每周会进行远程交流、术前讨论及业务学习,多院区疑难病例全科统一讨论,做到同一疾病两院区诊治同质化。
随着“一院多区”建设发展,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放射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远程检查技术平台、智慧化图像处理中心、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等技术手段也随着“一院多区”建设发展而日益成熟。现如今,放射科多院区之间可以实现同步影像检查项目,多院区采集图像全部传输至处理中心,统一进行图像重建,专家“足不出户”即可指导分院区技师摆位操作。此外,科室还与多方力量合作研发了多套AI辅助诊断系统,并在院内外推广应用,助力多院区医疗工作同质化。
面向未来
推动“因时而新”创新发展
将临床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变为创新的质量优势,开展医学技术研究和创新,并转化落地应用回临床,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
▲调研团队走进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通州院区
走进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通州院区,调研团队首先参观了“研究型病房”。2020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一批10 家北京市研究型病房示范建设单位名单,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就是其中之一。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通州新院区50张专用研究型病床、6张同位素示踪病床和3张心脏毒性评价病床均已投入使用。通过高质量高效的临床研究来促进新药新器械的转化,帮助新药/械更早惠及百姓。除此以外,院区中各类自助机具、互联网诊室、智慧药房等科技创新点也让调研团队眼前一亮。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尤红介绍,医院抓实多院区发展下的战略机遇期和学科突破期,形成了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在这里确实能感受到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在多院区建设发展中,不只有‘埋头做事’的踏实,更有‘抬头创新’的远见和举措。”结束通州院区的参观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医改中心主任王虎峰评价说。
调研了解到,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借助新院区建设发展带来的资源优势,在信息化应用和创新技术方面做了不少大胆、创新的尝试,取得初步效果。例如开展了全国首家应用2E(电子知情和电子支付)技术的注册研究;完成了北京市首个基于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物料平衡研究;开通了“院内12345”服务,建立院内统一知识库,可自动匹配答复患者基础问题,疑难问题可转人工客服,给患者更贴心体验。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二级巡视员、改革发展处处长樊世民提到,近年来,北京市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功能疏解转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随着“一院多区”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多院区管理和长远发展也是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一院多区’目的不在于‘多’,而在于‘好’。”樊世民说,“希望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能继续跟踪国际前沿发展,根据国内行业和临床需求,持续推动‘一院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性效应,形成友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