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在新冠隔离病房,让温暖与治愈同在 (2022.12.14 劳动午报)
近日,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援地坛医院医疗队15名队员圆满完成了各项支援任务,在隔离休整后顺利返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对医务人员来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该医疗队队长高颖看来,在近一个月支援工作中,他们虽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却时刻奉献着自己最大的力量,诠释出医者无畏无私的担当。
医者心中有爱
能让患者更有勇气击退病魔
与之前多次在院内支援不同,此次作为友谊医院援地坛医院医疗队长,高颖深知责任重大——不仅肩负着圆满完成医疗任务的重担,还要切实保障每一位队员的安全。如何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如何成为战友们的“定心丸”,成为她面临的两道考题。“‘叙事医学工作法’是帮我解开这两道难题最有效的方法!”高颖说,它不仅能让患者受用,更能让医者受益,当我们尝试尊重疾病的故事,与患者共情链接,既能帮患者走出痛苦,也能帮医者减轻职业压力,重铸职业精神。
在地坛医院的每一天,都让高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疾病时的恐惧和隔离期间的孤独。
高颖说,他们曾收治过一个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大男孩,本以为跟这样年轻的患者沟通应该很顺利,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她开口,那个男孩就急哭了,“我在英国得过了,已经治好了,真的!你们放我走吧。”无论高颖怎么安慰他,他还是无法平静。高颖在病房里与他聊了很久,通过询问他在英国的学习情况、回国的打算,才明白这个大男孩焦虑的根源。他在英国的签证马上到期了,需要利用假期回来办理签证,同时他需要面试一个不错的实习机会,时间本来就很紧张,两件事情对他来说还都非常重要,他非常担心会错过面试和返校的时间。高颖对他说:“那我们先来解决面试的问题,我们这里可以开通网络,住院也不耽误你按期进行线上面试。至于签证,我觉得你更应该了解一下如何配合我们治疗,只要配合得好,什么都来得及。”在这之后的每次查房,高颖都会鼓励他,为他加油打气,还会问问他的面试结果,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很快就康复出院了。出院前还特意对高颖说:“谢谢你,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在地坛医院的26个日夜里,高颖接诊过百岁老奶奶,也安抚过6个月的小婴儿;收治过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也接触过自闭症的孩子;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无论是谁,当被通知核酸阳性的瞬间,都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他们在这里哭过、闹过、怀疑过,但经过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和暖心宽慰,最终都会笑着出院。
在新冠隔离病房里,温暖和治愈的力量“24小时在线”。高颖说,她相信,只要眼中有光、心中有爱,尝试理解患者的故事,就能让患者踏过疾病的荆棘,却不觉痛苦,更能成为患者击退病魔的勇气所在。
搭建“友谊云之家”
让医护人员畅所欲言释放压力
在闭环中的医护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并不比患者小,紧张而枯燥的生活很多人没有经历过。医疗队的队员们身处新冠隔离病房,周围都是确诊患者,虽然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和紧张;每天两点一线,即使回到了酒店也不能互相见面,生活乏味而孤独。在这段特殊日子里,高颖尽力让每一名队员在这场战斗中心生温暖。
前往地坛医院前,高颖收集了15名队员的基本信息,并迅速建立了微信群,大家虽然不能见面,却能在这个“友谊云之家”感受家的温暖。高颖给大家发的第一条群消息是:“未来一个月我们将是彼此最亲密的战友和家人,走出去我们要充分展示‘仁爱博精’的友谊精神,回到家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吐槽。我们经常在群里提醒大家注意院感防护,为大家加油打气!有战友生病,我们在群里‘会诊’‘开药’!有人过生日,我们在‘云之家’为她庆祝!遇到困难,我们群策群力!只有解决好队员的‘急难愁盼’,才能让大家拥有全力抗疫的底气和勇气!”
进入应急区的第三天,北京疫情发生了变化,患者数量激增,新病区不断开启。同时,高龄、有基础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应急ICU病区随即成立。队员中有人被调去了ICU病房,护理病情最危重的患者;有人被调去了新的病区,一天收治大量患者的压力不言而喻。高颖在友谊医疗队开展“叙事医学”模式,让队员们通过聊天或是写工作札记的方式,抒发情绪、正视压力。
高颖鼓励在应急ICU病区工作的护士做叙事护理,她负责照护的正是当时病情最危重的患者,是队伍中压力最大的。高颖说,通过我们之间的沟通和她自己的写作,让她意识到自己做的不仅仅只是“记录”和“照顾”这么简单,在梳理记述的过程中,她开始发现身边的美好,欣赏小朋友的绘画,和大朋友聊聊游戏战况。她写道:“我体会过初入病房时从紧张到从容,吸痰操作时从恐惧到沉稳,更体会过患者对我们竖起大拇指时的欣慰。”以此为例,高颖开始鼓励更多的“战友”加入到叙事中来。
支援临近尾声,在分别之时,有队友发给高颖这样一段话:“此刻,眼眶里不知不觉溢满了泪水,有那么一滴悄悄地滑过了左侧脸颊,落在腿上,消失在了衣服丝线的纹理中,不知这滴眼泪终为何而流,但心底确异常的暖。”
支援任务完成后,高颖感慨地说:“初心就像一粒种子,在从医宣誓时种下,也许当时并不曾开花,但在百炼磨砺中,在危难情形下,在骤雨狂风时,就会破土发芽,不断成长开花。走过十年从医路,经历了一场疫情,让我对从医的初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未来,我将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理念,带着这份初心使命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