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 书写医学科研路上的探险故事(2023.01.20 劳动午报) 友谊博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友谊博览 >>媒体报道

友谊博览

联系方式

  • 西城院区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

    010-63138585

  • 通州院区

    北京市通州区潞苑东路101号院

    010-80838585

  • 顺义院区

    北京市顺义区友谊南街1号

    010-81608585

媒体报道

执着坚守 书写医学科研路上的探险故事(2023.01.20 劳动午报)

来源:劳动午报
字号: + -

30.jpg

爬满青藤的斑驳墙壁、楼前的绿树矮亭,与熙熙攘攘的门诊大相径庭。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科研楼很幽静,经过这里让人不由放慢脚步、放低声音。楼门口“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牌子已经挂了近10年。

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毕业后,田丹就来到这里工作。如今,他已经是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普外中心普外实验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人类很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目前都还不清楚,我们希望能从免疫调控角度找到更多治愈疾病的方法。”进入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北京临床医学研究所工作,田丹就跟随张栋教授从事“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

在田丹眼里,踏实的性格和持续的好奇心是他从事科研工作的两大优势。他把科学研究看作是一个“不断探险”的过程。梳理研究思路,探究疾病内在机制,不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

随着创新型医院的建设,临床医生作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田丹和临床医生的合作也越来越多了。近期,田丹团队正在和肝胆外科开展一项合作。“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的基础科研工作者,做紧密结合临床的研究既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优势。”

“生物学研究需要耐心和体力。”不断试错、来回尝试、慢慢发掘,在这场奇妙的探险中,田丹充盈着对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对发掘新机制的渴望。“执着能使磐石穿,热爱可抵岁月长”,他用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着一个未完待续的“探险”故事。

2020年,田丹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青年学者博士招生绿色通道计划”,成为博士生导师。2022年,他被医院党委任命为普外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从过去跟着导师、主任做实验,到现在自己带团队、指导学生、管理实验室,田丹感觉自己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从心态上说,田丹考虑的内容明显变多了。除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还需要照顾各个方面不同的课题,思考学生课题和个人的匹配程度。在工作上,增加了很多实验室管理的行政工作,还有要对各个项目的结果进行分析指导,需要深入了解领域进展和各成员的进度。

对于团队成员和自己的学生,田丹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他们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向,结合临床问题和自己的专长,规划好职业生涯的起步。“现在医院对年轻人的支持非常多,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自己要做好规划、用好平台。”

“脚踏实地”是田丹对学生的第一要求。他时常告诫学生,研究过程最重要的不是发文章,而是解决问题,要用科研的方法解释清楚机制,如果能进一步做转化应用就更好了。“所以对于某一次实验的失败,心态上不用太灰心,行动上要仔细分析。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疾病的治疗,了解某个基因对疾病的影响是怎么实现的。如果原有的设想不对就换一条路,总有可以解释的机制和行得通的路径。”

在田丹的指导下,团队中的青年医生先后承担了四项国自然青年项目,其中一人还获得亚太肝病学会青年研究学者奖。作为医院国自然项目申报培训导师和形式审查导师,他指导的项目中标率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