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公告
《胃肠病学》前沿速递——第9期:放疗后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引言
《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是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的官方杂志,是国际消化病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提供了胃肠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和权威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AGA在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授权发布《胃肠病学》杂志翻译的单位。
每月两期,一起了解胃肠疾病学术前沿信息!
第9期
放疗后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目的:
放疗在降低直肠癌术后复发率的同时将明显增加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开发和验证一项利用围术期特征预测新辅助放疗后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功能障碍的预测模型。
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在放疗后接受直肠癌根治术后超过1年的患者,收集患者的直肠前切除综合征评分(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S)。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评估患者术前的临床特征及直肠核磁信息,构建了PORTLARS预测模型。该模型是通过logistic回归对关键因素赋值比例权重来构建的,其准确性通过了内部及外部验证。
结果:
共有868位患者入组本研究,平均LARS得分为28.4分,平均随访时间为4.7年。重度LARS的关键预测因素包括术后直肠残端长度、是否发生吻合口漏、用于吻合的近端结肠类型(降结肠/乙状结肠)和淋巴结病理分期。PORTLARS在预测重度LARS方面,内部数据集(0.835;95% CI, 0.800–0.870, n = 521)和外部数据集(0.884;95% CI, 0.848–0.921, n = 347)都显示出较高的AUC曲线下面积。在外部验证中,该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了0.83。此外,PORTLARS的评价效能优于术前LARS评分(POLARS)。
结论:
PORTLARS模型在预测放疗后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罹患重度肠道功能障碍(LARS)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稳健性,可以用于早期识别术后出现肠道功能障碍需要长期额外支持的患者。
图1. 模型构建流程图
图3. PORTLARS预测关键因素列线图
图4.PORTLARS与POLARS预测性能的比较。内部数据集(A)和外部数据集(B)中PORTLARS、POLARS评分和综合模型预测重度肠功能障碍的ROC曲线。内部数据集(C)和外部数据集(D)的预测性能森林图。数据为平均值(95%置信区间)。NPV,负预测值;PPV,正预测值;SVM,支持向量机。
研究亮点和启示: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进行新辅助放化疗是国际指南所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放化疗在缩小肿瘤,提高保肛率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肠道功能。本研究患者来自3家中国高质量医学中心,术后发生重度LARS的比例均在50%左右,并且平均随访时间长达4.7年。目前,已有较多的研究发现,重度LARS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术后数月乃至数年内无法得到缓解。因此,重度LARS的早期预测将对治疗决策的选择,肠道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模型首次纳入了患者临床信息,影像信息及部分手术信息。并且最终提示远端直肠的保留,近端结肠的类型,吻合口漏等手术技术相关的因素将显著影响患者术后肠道功能状态。这将提示外科医生在进行保肛手术时应选择更加精细的方案以达到患者最大的功能获益。同时应注重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吻合口漏的预防和及时干预治疗。
本研究同时对比了西方研究者提出的术前LARS(POLARS)评分,结果显示对于主要事件的预测能力,PORTLARS模型具有显著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该模型目前可通过登录网站http://www.portlars.cn/或手机下载APP自由使用,后续将为国内外直肠癌患者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工具。
延伸阅读
本研究第一作者:秦启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黄斌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武爱文(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加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刘新志(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本研究通讯作者:姚宏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张晓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辉(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译者简介
译者:高加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外科学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微创技术临床研究及消化道肿瘤免疫相关基础研究。在《Gastroenterology》,《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中华外科学》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在ASCO,ESMO Asia等国际会议上发表会议摘要。
审核:姚宏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普外分中心教授,胃肠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常委兼TaTME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致力于胃肠肿瘤的外科手术学、肿瘤学以及功能学研究。主持北京市优秀人才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重点项目、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扬帆”计划等多项研究基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astroenterology》,《Bio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曾被新疆党委和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援疆干部”,荣立个人二等功等称号。
总审核:张澍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普外分中心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普外分中心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市医管局扬帆计划重点医学专业”、“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和“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包括肝胆胰外科、肝脏移植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消化系肿瘤综合治疗5个亚专科。在“微创外科技术的创新与综合应用”以及“终末期肝病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在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内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技术、全腹腔镜下胃肠道手术技术、手术治疗肥胖及2型糖尿病、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肝脏移植技术等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前门南、天坛西),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顺义院区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后沙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