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公告
《胃肠病学》前沿速递——第12期:人工智能可更好地量化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炎症
引言
《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是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的官方杂志,是国际消化病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提供了胃肠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和权威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AGA在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授权发布《胃肠病学》杂志翻译的单位。
每月两期,一起了解胃肠疾病学术前沿信息!
第12期
人工智能可更好地量化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的内镜下炎症
利用计算机视觉改进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性临床试验中的内镜下炎症的量化评估
背景与目的: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 的内镜评估通常仅能反映镜下所观察到的最严重的受累部分。而患者的肠道粘膜损伤程度和范围因人而异,计算机视觉方法可以更好地量化粘膜损伤的细节。
方法:
研究者们利用计算机视觉分析处理UNIFI研究(一项评估乌司奴单抗诱导和维持治疗中重度活动性U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的内镜视频,对梅奥内镜评分(Mayo Endoscopic Score,MES) 进行空间映射生成累积疾病评分 (Cumulative Disease Score,CDS)。对比CDS与MES在评估治疗第44周时乌司奴单抗与安慰剂的治疗应答以及症状缓解方面的一致性。分别计算两个治疗组应用CDS和MES评分的统计功效、评估效果和预计样本量。用来自另一项2期临床试验队列的内镜视频验证CDS的性能。
结果:
在748名诱导治疗和348名维持治疗患者中,乌司奴单抗组在第8周(141.9 vs 184.3; P < .0001)和第44周(78.2 vs 151.5;P < .0001)的CDS均低于安慰剂组。CDS与MES(P < .0001) 以及部分梅奥评分( P < .0001) 相关。治疗前CDS进行分层分析的结果表明,乌司奴单抗比安慰剂更有效 ( P < .0001),且对重度患者的疗效比对轻度患者更强 (–85.0 vs –55.4;P < .0001)。与MES相比,CDS对内镜下炎症的变化更加敏感,证实乌司奴单抗和安慰剂之间存在镜下治疗效果差异所需的样本量可减少50%(Hedges’ g = 0.743 vs 0.460)。在JAK-UC验证队列中,CDS的评估性能与在UNIFI队列中相似。
结论:
作为全面评估镜下疾病严重程度的自动化定量测定方法,相比于传统的MES,CDS有人工智能赋能,可以在临床试验和实践中更好地评估UC。
图1. 图文摘要
研究亮点和启示
多项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内镜评估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包括疾病复发、住院治疗、激素的使用以及结肠切除风险等。目前梅奥内镜评分(MES)是最常用的客观评估内镜下严重程度的方法,近20年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均采用了MES进行评估。但是,MES相同的两位患者整个结肠的不同部位严重程度可能不同,临床症状以及预后也大相径庭。
人工智能的进步正在提高我们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评估能力,对内镜检查也进行了革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源自计算机视觉分析技术、全新的评估UC内镜下严重程度的方法,即内镜累积疾病评分(CDS),它能够全面地评估UC的黏膜损伤程度。与传统的内镜评分(MES)相比,CDS的敏感性和辨别力更高,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镜下疾病严重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CDS能够检测到与患者症状有关的镜下疾病差异,对于检测不同治疗组间镜下差异的能力也更强。此外,CDS还可以更好地捕捉到治疗后患者肠道炎症的部分改善,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医学决策具有潜在意义。
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方面,CDS作为一种客观的UC评估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辨别力,可以减少临床试验中的受试者数量。CDS可以为UC的治疗和监测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数据。此外,CDS还可以用于个体化治疗评估,跟踪患者长期的改善情况,为药物剂量等医学决策提供更多信息。
延伸阅读
Using Computer Vision to Improve Endoscopic Disease
Quantification in Therapeutic Clinical Trials of Ulcerative Colitis
译者简介
译者:宋慧芯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炎性肠病与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
审核:施海韵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博导。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疾病专业副召集人,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论坛副召集人。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在DDW、APDW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并获青年研究者奖。主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与肠道微生态。
总审核:张澍田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中心简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由消化一、二、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全球20家最卓越之一)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共有医生92人、科研人员12人、科研辅助人员15人、护士94人。现有病床150张,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46个操作台,其中ERCP6台。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
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前门南、天坛西)
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顺义院区: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后沙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