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心公告

《胃肠病学》前沿速递——第18期:奥曲肽对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相关出血的治疗效果

发布时间:2024-04-16 18:02:54 浏览次数:
字号:

引言

《胃肠病学》(Gastroenterology)是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y Association,AGA)的官方杂志,是国际消化病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提供了胃肠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和权威报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是AGA在中国唯一官方指定授权发布《胃肠病学》杂志翻译的单位。

每月两期,一起了解胃肠疾病学术前沿信息!

图片46.jpg

图片47.jpg

第18期 

奥曲肽对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相关出血的治疗效果

 

通讯作者:

Joost P. H. Drenth,荷兰奈梅亨拉德堡德大学医学中心,胃肠和肝病科 

背景与目的:

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是一种血管畸形,即便接受了内镜治疗,仍有可能引发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症状。基于一系列队列研究所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奥曲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出血风险,然而其所纳入的研究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鉴于此,我们旨在通过开展临床研究探索奥曲肽对于血管发育不良相关贫血患者减少输血需求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本研究设计为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的血管发育不良出血患者在随机分组前一年内至少需接受过4次输注红细胞(RBC)或静脉铁剂治疗,或两者兼有。参与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每28天肌注1次40mg长效奥曲肽治疗组或包含内镜治疗在内的常规治疗组。治疗周期为1年。主要研究指标为奥曲肽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输注(RBC+静脉铁剂)单位数平均值的差异。对至少接受过1次奥曲肽注射或至少进行了1个月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意向性分析,并通过协方差分析校正基线输血需求和随访的不完整性。 

结果:

本研究在荷兰17家医院共纳入了62名患者(平均年龄72岁;其中32名为男性),分为奥曲肽治疗组(n=31)和常规治疗组(n=31)。患者在入组前一年中平均需要接受20.3个输注单位(标准差: 15.6)和2.4次(标准差: 2.0)内镜治疗。与常规治疗组(21.2个输注单位;95%置信区间[CI],15.7-26.7)相比,奥曲肽治疗组的总输血或静脉补铁量更低(11.0个输注单位;95% CI,5.5-16.5)。奥曲肽治疗减少了平均10.2个单位的输血或静脉铁剂需求(95% CI,2.4-18.1;P=0.012),也减少了年度内镜治疗的次数,平均减少了0.9次(95% CI,0.3-1.5)。 

结论:

奥曲肽治疗有效减少了血管发育不良相关贫血患者的输血和内镜治疗需求。  

图片48.jpg

图1. 图文摘要 

研究亮点与启示 

血管发育不良通常指的是位于消化道粘膜(下)层的扭曲、扩张并且缺少平滑肌层的小血管。它们是胃肠道最常见的血管畸形,也是老年难治性小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反复的显性或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隐性出血。反复贫血的患者通常需要补铁和输血,然而,这种依赖输血的治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以及其所造成的显著医疗成本相关。

内镜下使用氩离子电凝术(APC)消融畸形血管是一种治疗方法,但其治疗效果有限,且再出血的比率相对较高。一项Meta分析指出,在经过内镜治疗后的两年内,有34%的患者出现了再出血事件。

奥曲肽作为生长抑素类似物之一,在治疗输血依赖型贫血的血管发育不良患者中展现了其治疗潜力。该药物可通过血管收缩减少十二指肠和内脏血流,从而减轻出血;同时改善血小板聚集,并减少血管新生所需的营养与氧气供应。此外,奥曲肽还可以直接抑制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内多种生长因子的合成,进而抑制血管生成。

虽然既往一项Meta分析表明长效奥曲肽能显著提高血红蛋白浓度并减少输血需求。然而,该荟萃分析所纳入的研究设计多采用回顾性,且样本量小(少于20名患者),并且缺乏对照组。这突显了进行一项严格对照研究的必要性。由此,本文作者设计了该研究,旨在为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该项研究揭示了奥曲肽在应对因血管发育不良引起的贫血治疗中发挥的巨大潜力,尤其针对那些传统内镜治疗未能实现有效控制的病例。在研究期间,使用奥曲肽的患者的输血或静脉补铁单位数为11.0,而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输注单位数为21.2。这种有益效果在第一个月内就显现出来,并在整个研究期间持续存在。总体而言,在奥曲肽组有61%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应答(输血需求至少减少了50%),相比之下,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中只有19%达到了这一标准。通过显著降低患者对输血的依赖以及减少内镜手术的频次,奥曲肽不仅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减轻医疗体系的压力。这一发现敦促我们必须重新考量现行的治疗策略,并探讨将奥曲肽纳入作为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或替代方案的可能性。

进一步而言,该研究验证了深入理解药物作用机理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奥曲肽减少出血的机制—通过抑制血管扩张并促进血小板聚集—为识别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珍贵的线索。据此,未来的研究应深化对奥曲肽在血管发育不良治疗中作用的探索,并考察是否存在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法能够以类似或更为有效的方式管理此类疾病。

最终,本研究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对奥曲肽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准确的评估,克服了前导研究和Meta分析可能存在的局限。在未来探求新疗法时,应高度重视此类研究设计的应用,以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不仅为临床医疗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医学研究方法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译者简介

译者:姜维

图片49.jpg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内科医师。主持院启动课题1项,近5年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研究方向:消化道出血及抗栓药物围术期管理等。

审核:施海韵

图片-7.jpg

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青年博导。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肠道疾病专业副召集人,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论坛副召集人。入选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等多项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在DDW、APDW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汇报交流并获青年研究者奖。主要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与肠道微生态。

总审核:张澍田

图片-8.jpg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院长,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临床医学协同研究创新联盟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四届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九届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十届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第四、五届会长,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第六、七届委员,世界华人消化医师协会第一届会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中心简介

图片-9.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国际银河线路检查中心消化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是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由消化一、二、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全球20家最卓越之一)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共有医生92人、科研人员12人、科研辅助人员15人、护士94人。现有病床150张,消化内镜中心总面积5400平方米,共有46个操作台,其中ERCP6台。实验室总面积6000平方米。

西城院区:位于首都核心区(前门南、天坛西)

通州院区: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

顺义院区:位于首都机场附近的后沙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