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新闻
我院成功实施高难度CRT-D植入手术 挽救慢性心衰患者生命
近日,我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彭晖、副主任医师孙志军带领起搏电生理团队,成功为一名69岁慢性心力衰竭的男性患者植入CRT-D(植入式心脏再同步治疗心脏转复除颤器),使患者病情迅速稳定,症状明显改善。
患者李大爷已有20年的冠心病史,曾因心肌梗死植入支架,并持续十多年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同时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近5年来还出现了睡眠障碍。近期因剧烈活动后出现胸闷气促和心悸的症状,来到我院通州院区心内科孙志军专家门诊就诊。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查阅过往病历,孙志军发现患者4年前的心脏彩超就已经提示射血分数为20.6%,后续于2022年与2023年都做了彩超复查,射血分数始终低于25%(射血分数正常值为50-70%)。鉴于患者既往有血运重建病史和长期的心功能低下,加之入院前门诊Holter(动态心电图)已经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多形室速,这些指标均预示着患者有极高心脏性猝死风险。同时,患者近期心衰症状显著加剧,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决定收治入院。
经入院详细检查后,心电图发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显著扩大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76.8mm,射血分数仅为 23.2%,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仅50米。患者猝死风险高的同时需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恢复心脏功能。起搏电生理团队经过讨论,认为该患者符合CRT-D的I类适应症,并决定为其进行CRT-D植入手术。
CRT-D植入术目前是起搏领域难度最高的手术,被誉为心脏起搏手术皇冠上的明珠,属于四级手术。要求术者既掌握常规起搏器植入技术,同时掌握冠脉介入技术。即便三甲医院也并非都可以独立开展此类复杂手术。主要难点在于左心室电极植入,需要通过复杂的导管操作将导丝和电极通过二维的X光影像置入细小的左心室侧壁静脉。受心脏纤维化程度、膈肌刺激、血管畸形、血管狭窄等因素影响,该手术成功率并非100%。
考虑患者冠心病史20余年,心功能不全史十余年,且合并糖尿病,极可能存在心肌纤维化和血管内狭窄的问题,起搏电生理团队讨论后决定使用最新的左室主动电极进行手术。该电极可以主动通过电极侧面的螺旋选择固定位置,不依赖患者血管形态,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11月14日早上8点,彭晖主任和孙志军主任带领邸北冰主治医师、柳晓娜主治医师和梁立丰医师等医生在内的起搏电生理团队,在通州院区介入中心为患者实施手术。在麻醉手术中心的配合下,手术团队先在患者左室长鞘中通过电生理十极电极塑性找到患者冠状窦;随后使用球囊造影导管进行造影,显出患者冠状静脉;最后选择走向患者左室侧壁的静脉。通过精准的导丝操作置入电极,在最延迟激动部位附近,使用主动电极螺旋固定,随后置入除颤电极和心房电极,最后撤出左室长鞘,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完成的十分顺利,术后患者胸闷、气短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第5天,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提升至780米,复查心超提示射血分数已由术前的20%提升至30%。
本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心内科医疗团队的专业技能和对最新技术的熟练运用。医疗团队在手术前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及当前病情进行了详细的手术规划和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团队高效协作,确保了手术的成功实施。这次手术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胜利,更是医疗团队对患者生命的关怀和呵护。近年来,我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在心律失常的诊治与介入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晕厥诊断、心脏性猝死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与医疗服务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
(心内科)
下一篇: 我院举办2024年度科学技术创新奖评审会